🙌村史撰寫人階段寫作分享🙌曾瑋青

🙌村史撰寫人階段寫作分享🙌

各位好  本週由村史撰寫人—曾瑋青,與各位分享「屏東縣萬巒鄉鹿寮村村史寫作進度分享」....一起來探索鹿寮村史話吧~~

🌏寫作標的👣

屏東縣萬巒鄉鹿寮村

在東港溪由東往西流,經萬巒鄉境川流密佈,有由下往上有頭溝水、二溝水、三溝水、四溝水、五溝水,五溝水再往東即為馬卡道人居住的萬金和赤山庄。先民在頭溝水岸開發成庄,即「頭溝水」。先民在「頭溝水」之東開發成庄,即「鹿寮下」。

    關於鹿寮下的地名由來有二說:一是老先民開發至此,發現處處是野鹿成群,先民在此搭寮營生,遂取地名為鹿寮。二是先民開墾至此,搭寮繁養鹿謀生而得名。以上二說都以鹿為名,可見本村以前處處可見鹿群。今沿屏東縣187縣道進入村界,即以鹿為進入鹿寮村的意象。

客家先民約康熙30年左右(1690)移墾進入先鋒堆今之萬巒。鍾壬壽(1973)的著作《六堆客家鄉土誌》有非常有趣的描寫,客家先民移墾到台灣南部屏東平原,先是在濫濫庄(今之萬丹鄉四維村)短暫居留,後來沿著東港溪溯溪而上,某日正好有李姓林姓黃姓年輕人在草地上牧牛,沿著牛隻往東發現溪流密佈,草原茂密,即在今萬巒二溝水定居。

 鍾壬壽先賢,透過田野調查而有這一段生動的描寫,如今估不論其直確性,卻使我們清楚地得知康熙初期,客家先民以墾的腳步進入了巒鄉的頭溝水庄和鹿寮庄。鹿寮村開庄迄今已300年,如今我們再走進頭溝水和鹿寮下,處處可見到客家民居伙房建築,異姓集村而居的緊落紋理。

在鹿寮下三山國王後方的「牛溫浴」埤塘,想見昔時牧牛童在牽牛到水塘溫浴,在水塘邊嬉戲的情景。在水塘邊還有公共洗衫場,提供客家農婦浣衣,想像當年客家農婦在溪流邊洗衣的情景。偶而村庄遇上庄民,他們都是以「南四縣腔」的客家話閒話家常。

雖然300年過去了,鹿寮村還是瀰漫著客家古樸的生活風貌。台灣工商業社會的崛起,農村人口大量的外流,加上台灣面臨少子化的人口老化衝擊,然而今日我再走訪鹿寮村的頭溝水和鹿寮下,還是可以聽到村民說著流利的客家話,令我更想要為鹿寮村村民所訴說的故事留下村史記憶。

#鹿寮下

#村史寫作

#客庄村史撰寫計畫

#屏東縣萬巒鄉鹿寮村

村史撰寫分享-1

村史撰寫分享-2

 

村史撰寫分享-3

村史撰寫分享-4

村史撰寫分享-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