🙌村史撰寫人階段寫作分享🙌張玉玲、巫真瓏

🙌村史撰寫人階段寫作分享🙌

各位好🙋‍♀️🙋‍♂️本週由村史撰寫人—張玉玲、巫真攏,與各位分享「竹編締造繁華的東勢石城--東勢區茂興里和泰興里村史寫作進度分享」.ᐟ.ᐟ.ᐟ.ᐟ

🌏寫作標的👣

東勢區茂興里和泰興里。

「石圍牆」:是東勢區石城舊地名,即今日的茂興里和泰興里。

寂靜暮色中,裊裊濃煙在空氣中瀰漫著,石牆上挿著滿滿一支支的香,庄民們屏著氣,警戒地眺望不遠處的竹林,因在那裡埋伏著號稱泰雅族中最凶悍的馬拉邦社。或許會問怎會插滿香,只因要對付凶狠蠻橫的馬拉邦社,只有營造出我軍眾多的樣貎,來喝退敵軍。這就是先民們在開墾時代,身處於危險環境中的現況。

而在真實中凝視、撫摸著石牆遺跡,如同上述,那是走進歷史裡的深刻感受。

此地用石頭砌成牆保護庄民,久而久之,地名產生就叫「石圍牆」。查尋眾多文史資料後,發現「石圍牆」的資料並不多見,而對於生活在東勢區的我,產生了興趣,因認識此地的朋友,也知道過往竹編的盛名以及諸多傳聞,並想探索「石圍牆」原汁原味的故事,這就是我選擇「石圍牆」為村史撰寫的目的。

因是新手皆未涉及過撰寫專業論文經驗,依樣畫葫蘆地去田調訪視,走進荒湮蔓草山中、壯著膽去訪視陌生的在地村民…,種種經歷,雖辛苦但總有貴人相助,真的感激他們。

提及困難處,因訪視很多耆老、在地人士,資訊量很大,整理起來繁雜,有些力不從心。而且可參照查詢處就更不知於何處可知曉,這是往後要努力學習的方向。

當接到通知村史審查過之時,很興奮地依著資料,馬上去尋找石城村史中最重要的章節「石圍牆遺跡」,卻意外走進「彭城堂」劉家伙房,而且吵醒正在午休中的劉欽琳先生,未想到就此展開第一次的田調訪查。

憑著上課裡學到訪視的知識與劉欽琳先生訪談,感謝他熱心地介紹劉家伙房諸多故事,當然也問及是否有舊照,他遺憾表示因七二水災(2004年),水淹到門框以上,舊照片以及古文物皆毀與水災中,最感嘆的是其中有他小時候在圍牆的城門口照有一張相片。

後來在2024年11月份,訪視林昌錦先生(前茂興里里長)時,在他的資料庫內看到了舊石圍牆的照片,竟是劉大哥所提到的那張唯一石圍牆的照片,當下詢問是否可以洗一張照片給照片中的主人劉欽琳先生。經林昌錦先生同意,將照片洗好後,再次登門拜訪劉大哥。

忘不了劉大哥當下的表情,是感動、是不可思議、如電般觸動他內心深處的某處開關,久久才開心地腼腆笑出來。在拜訪他的整個早上時間裡他都微笑著。問他見到照片的感想,他淡淡地回答:「回憶」,輕輕的兩個字,可以想像承載著多少美麗的回憶,如同時光隧道他回到小時候,在圍牆的城門與伯公一起下棋的美好時光。

因此吾心被觸動了,我想在撰寫村史的經歷,其中受益最大的竟是自己,可以親眼觀察到耆老們,在拉回那些過往歲月裡,細微的訴說,輕聲地回憶,在我的眼裡卻似火花并放,一切變得真實。時間是一條蜿蜒長的河流,千百萬年來一點一滴,被自然保留累積下來的一切,都是珍貴。

#石圍牆

#村史寫作

#客庄村史撰寫計畫

#臺中市東勢區茂興里和泰興里

村史撰寫分享-1

圖一:劉家伙房東南門口處附近倒塌遺留的石牆。

村史撰寫分享-2

圖二:荒湮蔓草山中的劉家宗祠紅磚圍牆遺跡。

村史撰寫分享-3

圖三:劉家伙房的其中一部份。

村史撰寫分享-4

圖四:舊時圍牆與初中時期的劉欽琳先生
說明:上圖照片,穿格子襯衫的是初中時期的劉欽琳先生,在他的前方是姪女(堂哥的女兒),長者是伯公,在劉家伙房外牆的東南城門口處下棋,在城門聽叔公輩的長者說故事 。